风雅夏:赏牡丹、读《聊斋》、尝夏鲜
日期:2022-05-18  作者:[db:作者] 来源:[db:来源]  浏览量:212

当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,立夏节气到来,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,夏季的第一个节气。“斗指东南,维为立夏,万物至此皆长大,故名立夏也。”“立,建始也,夏,假也,物至此时皆假大也。”

今年的5月5日为立夏,但是天文时间、地球生物时间、人文时间并非严格一致。中国人经常以6月、7月和8月三个月为夏季。在气候学上,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,于1934年提出了候温法的分季方法。候(五天)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℃以下作为冬季开始,稳定上升到22℃以上作为夏季开始;候平均气温从10℃以下稳定上升到10℃时,作为春季开始;候平均气温从22℃以上稳定下降到22℃以下时,作为秋季开始。

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,无论是立春、立夏,“立”字所彰显的或许是一种犹疑和徘徊,立春时乍暖还寒,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“立夏”时节,感受也不尽相同。今年春早而气候热,南方几场颇有炎夏气氛的暴雨已经下过,而北方很多地区的气温也一度升至三十度,竟也感受到几分“暑气炎炎”。

立夏时,梅花、玉兰、樱花、桃花、梅花、丁香、海棠已不见芳踪,北方参天的泡桐树硕大的花朵很有分量地落下,金银忍冬因为其由白转黄的颇有意趣的花朵和暗香而受到喜爱,适宜于北方生长的月季开始蓄力,它们将在整个夏天灿烂地盛放,让北方每一条寻常的街道变得梦幻。

还有独属于春夏之交的牡丹和芍药。因为花型优美硕大,芍药成为“初夏特供”,街边所有的花店都用大桶盛满芍药花苞,这种花花期不长,在醒花不久后会热烈绽放,但也在未来几天间很快凋谢。作为木本植物的牡丹,早就因为其广为传颂的被贬洛阳的故事而被认为是有傲骨,牡丹的傲骨大抵还体现在被折断后摆在花瓶中,总会很快就壮丽地死去,其令人惊心动魄的硕大花朵会快速萎靡。

当然,每年也有一些新品种的花被关注,今年的油画牡丹、蝴蝶洋牡丹就是炙手可热的花材,这两种花的花朵都有金属光泽。油画牡丹又叫“白凤丹”“油牡丹”,是常见的单瓣牡丹品种,本来是专为榨油的经济作物。其开放时如手掌大,花瓣不规则地蜷曲,有唐风古韵、别具风姿,也难免让人感叹其孤单地开放再被送去榨油难免焚琴煮鹤。

进入到对“夏”的文化意义的探讨,“夏”在羌语和藏语中都是“伟大、强大”的意思。

春秋时代的中国人说:“夏,大也。故大国曰夏。”《说文》:“夏,中国之人也。”夏从一个时间物候之词,一步步假借并丰富其含义,以致成为国家、文化的名称。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夏还有诸多别称。《尔雅》中,夏为“朱明”“长赢”“九夏”“昊天”等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说:“朱明盛长,敷与万物”。

余世存谈及:大屋也称夏,高楼大厦即是夏屋:“曾不知夏之为丘兮,孰两东门之可芜?”在上古中国,大水也称夏;汉水就曾称为夏水,汉口则称为夏口。屈原有诗:“去故乡而就远兮,遵江夏以流亡。”

在《时间之书》中,余世存写:先民在立夏来临时也有惜春之感,故会在立夏日备酒食为欢,好像送人远去,名为饯春。吴藕汀《立夏》诗说:“无可奈何春去也,且将樱笋饯春归。”

立夏尝新、尝鲜也是应有之义。蚕豆、苋菜、黄瓜为“地三鲜”;樱桃、枇杷、杏子为“树三鲜”;海蛳、河豚、黄鱼为“水三鲜”。还有“立夏得食李,能令颜色美”,立夏吃桑葚、樱桃等食俗。苏州一带则有“立夏见三新”之说,三新为樱桃、青梅和麦子,用以祭祖。还有吃“立夏饭”“立夏狗”“立夏蛋”,喝“立夏茶”,等等,如“立夏粥”:“一碗立夏粥,终身不发愁。立夏日还有称重的风俗。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,秤钩悬一根凳子,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称。司秤人一面打秤花,一面讲着吉利话。称老人要说“秤花八十七,活到九十一”。蔡云有诗:“风开绣阁扬罗衣,认是秋千戏却非。为挂量才上官秤,评量燕瘦与环肥。”

宋人杨万里有诗:“帝城六月日停午,市人如炊汗如雨。卖冰一声隔水来,行人未吃心眼开。”明清皇宫内设有管冰事的官员,谓之“凌人”,专管斩冰、藏冰、用冰等事宜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“那时的四大冰食佳品,一是酸梅汤,二是西瓜汁,三是杏仁豆腐,四是什锦盘,均以冰镇之。”